心理学家告诉我们,情绪应该分为两大类。一类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性情绪。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,就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态度,并产生愉快、积极的情绪体验,这种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良好的作用,如快乐、高兴、满足等。另一类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良情绪。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,就会引起人的否定的态度,并产生不愉快的、消极的情绪体验,如愤怒、焦虑、忧郁、嫉妒等。这种情绪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,它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,出现神经紧张。不良情绪是吞噬健康、阻碍成功的“恶魔”,长期或过度的神经紧张常常会引起有机体的病变。
正常的心情应该是稳定而快乐的,是对我们的身体和学习生活都有益处的。在正常的生活中,心情可以有悲伤、懊悔等否定性情绪内容,但是正常的情绪应该是这样的:
情绪应该是合时宜的
因为考试成绩理想而高兴,因为受到侮辱而感到气愤,因为期末考试临近而感到紧张等等,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;相反,如果莫名其妙地悲伤,或者莫名其妙地高兴,或者杞人忧天,为一些根本不值得伤感的事情而伤感,就不正常了。
有多强的刺激,就会引起多强的情绪反应
海面的风愈大,所激起的波浪也将愈高,如果是云淡风轻,自不应有波涛汹涌的现象。一些青少年常常会为一点小事就大悲大喜,有时面对强烈的刺激却又无动于衷,这都是不正常的。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,通常容易为人所看到;强度不够的情绪反应,容易被忽略。事实上,过和不及都是值得注意的。
情绪反应的时间应当有限,要学会遗忘
情绪总是由一定的刺激所引起的。当引起情绪的原因消失之后,我们的反应,也应该随刺激消失而逐渐平复。有些损失或打击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恢复的,比如亲人的死亡,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使创伤平复。如果是一般性问题,则应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淡忘,回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,而不应当是漫无止境的延长,使整个生命中弥漫着某种情绪的色彩。长期地“耿耿于怀”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情绪。
本文由80后励志网整理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