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是愉快的消费,读者像个旁观者一样,安心享受作者数年的劳动成果,通过文字拓宽个人对世界的了解,提升自己的认知,性价比还算不错,但如果过分仰仗阅读的力量,难免陷入偏执,甚至有逃避现实的嫌疑。
历史上很多牛人酷爱阅读,作为普通人,满以为像他们一样,疯狂阅读就能达到同等的高度,殊不知阅读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。他们有历史的机遇,善于从书中寻找到答案,指导实践,而我们只是将阅读作为高雅的消费,以为读好书就可以到达彼岸,可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阅读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全部,中间有尺度问题,相比之下,阅读也不是获取知识的最优解,一般都是兴趣使然,看完便是终点,再了不起会写篇读书笔记,巩固自己的所得。
但真正的讨论和分析,甚至向别人教授才是重点,按照学习金字塔的模型,阅读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才占10%。换个角度来说,阅读应该是我们获取某项知识的来源,再好的精华,它都应该成为我们目标的原材料,将被动的阅读,化为有主题的主动学习研究。
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,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,阅读不深入只是简单的逃避现实,打发无聊的时光,那也不是度过现实生活的最优解。
心血来潮,背着包徒步到附近的公园转了转,看到公园里的花花草草,久违的亲切,仿佛是这个月第一次出门,因为往日都是来去匆匆,连周末也一样,总觉得外面世界的信息量太低,远不如书里的知识密度高,就完全宅着看书,生活倒有些枯燥无趣了。
到了公园里,听到蝉鸣在叫,荷塘里的鱼儿灵动的闪躲,荷花盛开的灿烂,凋落的成熟,老年人优雅的跳着华尔兹,年轻人跑步。看到自然世界里这么多生命的悠闲和从容,莫名有些感动,因为这些现实的枝枝蔓蔓真的无法从书中体会得到。
生而为人,我也是个生命呀,怎么忍心错过那么多人世的美好?应该大胆的去爱,勇敢的生活,为什么要蜷缩在角落里,自我安慰呢?年轻人不就应该躁起来,享受生命的动感吗?追求生命的灿烂和美好,与追求真知一样,都很重要,切不可顾此失彼。
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,真正朋友之间的相处轻松自然,因为经历过时间的打磨, 彼此了解,不用太在意,亲密关系的建立是长时间经营,相互成长。
人与人的关系之所以可遇不可求,是因为你无法确定合适的对象,而人与自我,人与自然,却是无法逃避的关系,也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面对的话题,与他人无关。
当我独自游走在公园,享受美好的宁静时,置身其中,也是种扩大,人会被美好的自然治愈,所以,有空还是要多往外走走的好!
——文/文昌
PS:
一个人,无论你学历多么高,无论你岁数多么大,你要对一件事有深刻的理解,一定是靠参与,不是靠读书的。人生苦短,及时幸福,只要能够幸福,无论多苦多累的事情也要去做,再也不存在“知易行难”的困惑,被打得头破血流,当然不快乐,但为了幸福,即便人生如白驹过隙,也要勇往直前。这就叫知行合一,知道什么是正确的,那就毫不犹豫去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