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!
我们一直在努力

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,还是过不好这一生?

“听过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”。

这句话很“韩寒”,很“酷”,很有种离经叛道的合理感,当一个带着忧郁神情的漂亮姑娘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很好看,很有气质,很时髦,很个性。

但这句话,在现实生活中是带着语境的,一个普通人,经历过人生的百般挫折,人到中年一事无成,举起酒杯,自嘲着说,听过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

年少不识愁滋味,为赋新词强说愁,没有岁月沉淀的忧愁,就像少年人的悲伤,来去都是浮光掠影。

这话本身就是一个“道理”,它传达的信息大概是很多道理无用,有“我被聪明误一生”的意思。比如你从小到大,从父母、老师和书上知道了很多道理,但在你进入社会以后,发现它们基本没什么用。

但是,这怪谁呢?人,只能是对自己负责。

有人批判过这句话,说你过不好这一生不能怨“道理”。道理是知行合一的,应该活学活用。

“听过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”,这个“魔咒”是可以破解的。

注意两点,一个是“道理”的来源问题,一个是自己的修行问题。两者需要同时进行。

古人说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”,就是强调不能盲信,没有选择,什么“道理”都往脑子里塞,这就是钻牛角尖了。“为什么只是一部分方法论就行,而不是越多越好呢?”华为老总任正非就谈过这个问题,“太多的方法论会相互抵消,反而降低效率。所以说书读得越多越蠢,如果不活学活用的话,多读书不一定是好事。”

比较常用的方法论,就是知行合一。很多人对知行合一的理解,有个误区,觉得这句话是说人的行动要和认知一致,其实不然,在王阳明的心学传承中,知和行是一个事情的俩个方面,有了认知,就是行动的开始,行动后得到的,就是认知的结果。

听到了一个道理,如果并没有以这个道理为行动的起始,那么你过不好这一生的责任不在于道理,而在于个人的修行。而你以一个道理为准则去做事,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东西,结果验证了认知的合理性,你就会能得到想要的人生。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,其实都在追寻人生的大道理,“朝闻道,夕死足矣”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道”。

赞(0)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《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,还是过不好这一生?》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jianzhiwan.com/22976.html
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。

网站建设

支持快讯、专题、百度收录推送、人机验证、多级分类筛选器,适用于垂直站点、科技博客、个人站,扁平化设计、简洁白色、超多功能配置、会员中心、直达链接、文章图片弹窗、自动缩略图等...

网站主题推荐阿里云服务器推荐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