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微博上有一条热搜话题:我不想上班。
超过8万网友参与讨论,阅读量达到8000多万,可想而知,这是个多么纠结的问题。
所有人都在说,上班是多么累,以及内心所遭受的委屈和苦楚。
有人说,每天早上挤地铁那半小时是至暗时刻,每次挤地铁时都想打辞职报告;
有人说,每天醒来必须看下银行卡余额才有力气爬起来;
还有人说,公司旁边那家热气腾腾的早餐铺是上班的唯一动力。
工资少,待遇差,职场PUA,加班,难缠的老板,业绩的压力。
生活不是电影,想来也很难真有这么一个人和你说,不上班行不行啊,我养你啊,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地挣扎前行。
上班,也不见得全是坏事,有事情做,有提升自己的机会,有个圈子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。
其实,年轻人并不是不想上班,而是不愿意做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事业。
如果一个工作能够做到各司其职,能够给个人带来可见的提升,或者工资待遇和付出相匹配,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趋之若鹜。
罗曼罗兰在《约翰·克里斯多夫》中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:
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。一过这个年龄,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。
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,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,所做的,所想的,所喜欢的,一天天的重复,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,越来越脱腔走板。
希望咱所有人,都有上班的勇气,还有不上班的底气。